新闻中心
商会新闻
商会公告
新闻时讯
活动视频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新闻时讯>>正文

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6%:“生态包袱”如何变为“绿色财富”

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ad/content/202511/18/content_617778.html

秋日田间,曾经“无处安放”的秸秆正在发生“绿色”蝶变。去年以来,我市以构建全链条利用体系为核心,通过织密收储网络、推进科学还田和有序离田、培育产业化项目等举措,推动秸秆利用从“一把火烧”向“高效利用”跨越。目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共赢的“生态经济账”如何越算越清、越算越好?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从“分散难管”到“全域覆盖”

  秸秆处理的第一道难题,在于“收得上、存得住、运得出”。分散在田间的秸秆体积大、密度小,收集运输成本高,曾一度制约了综合利用的推进。

  2024年,我市精准发力收储体系建设,在农作物秸秆重点产生区域科学布局,构建起“8个省级标准化收储中心+30个区域性收储中心+162个村级收储网点”的三级收储网络,实现了所有涉农乡镇全覆盖。在去年基础上,将陆续新建省级标准化收储中心6个、区域性收储中心15个,进一步提升收储转运能力,为秸秆有序离田奠定坚实的基础。

  绍兴昊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今年新建的省级标准化收储中心之一。“公司目前有4台打捆机,每台机器每天可打捆约50亩地的秸秆,”该公司负责人金国海介绍,“小麦和早稻收割期间,我们已经完成打捆面积3500亩。”

  新政的出台更让收储网络建设有了政策支撑。今年7月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高质量综合利用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明确“对经省级验收认定的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同时鼓励培育秸秆收储队开展季节性收储,进一步织密全域覆盖的收储运网络。

  从“焚烧管控”到“应急收储”

  秋收期间,不少散户仍习惯露天焚烧,管控压力依然不小。破解这一困境,核心在于“疏堵结合”,既要靠严格监管遏制焚烧行为,更要依托基层对散户秸秆进行季节性应急收储。

  连日来,越城区鉴湖街道的秸秆应急收储体系正高效运转。“过去怕烧,现在盼收。”鉴湖街道组建了由街道干部、村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的收储队伍,公开志愿者电话,挨家挨户上门对农户的秸秆进行接收,并在每个村设置一处秸秆临时归集点,对于农户主动送至归集点的秸秆和枯枝落叶杂草,进行称重、积分记录,通过价值兑换新模式,将秸秆兑换成相应的农资,最后将归集的秸秆就近运送至综合利用企业进行消纳。随着秸秆应急收储体系的启用,“秸秆回收+积分兑换”的成效立竿见影:10月中旬以来,部分大村每周秸秆回收量已达1500公斤。

  像这样的回收模式,柯桥区兰亭街道、上虞区长塘镇也在积极推行。

  从“单一利用”到“多元增值”

  如果说收储是基础,那么产业化利用就是秸秆变“宝”的核心。我市跳出“肥料化还田”的单一利用模式,通过项目引育、主体培育,推动秸秆利用向离田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等多种方向发展。

  在嵊州市长乐镇开元村,水稻秸秆正通过技术革新变废为宝。弘琪农业在嵊州当地承包了2000多亩地用于农业种植,但长年以来,农业副产品秸秆处理一直是个难题。弘琪农业负责人坦言,“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秸秆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利用。”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公司申报了省级秸秆产业化利用项目,一方面以秸秆为原料进行黄贮、揉丝加工制成牛饲料,另一方面将秸秆和蚕沙混合发酵制成高品质有机肥,从而实现秸秆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原来弃之不用的秸秆,通过离田后高效利用,实现了增值。”

  弘琪农业是我市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缩影。近年来,全市累计培育规模化利用企业29家,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能力达59.5万吨/年,这些企业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力军”,推动秸秆从“初级处理”向“深度加工”转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政策》明确,对新建或改扩建、年利用秸秆超1万吨且自主开展收储运的产业化项目,验收通过后最高奖励100万元;对就地大量消纳秸秆加工成用于农业再生产的产品,实现秸秆绿色循环利用的主体,给予额外奖励,引导更多市场力量参与秸秆产业链。

  绍兴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邱木清说,目前秸秆回收利用上主要通过堆肥、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但存在周期长、资源转化率低等问题。邱木清认为,接下来绍兴有关部门及企业或可以和高校携手,在优质饲料研发、秸秆生物炭产品、生物质能源等方向加强科研攻关,聚力突破技术瓶颈,通过政策引导与科技赋能,推动秸秆利用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高值化”,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格局。

  “秸秆的价值不止还田,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链延伸,能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重点支持秸秆高值化利用项目,推动秸秆从“农业废弃物”向“工业原材料”“绿色能源”转变。

 

摘自《绍兴日报》

相关政府网站:

天津政务网   天津和平区政务网   天津河北区政务网   天津河东区政务网   天津河西区政务网   天津南开区政务网   天津红桥区政务网   天津滨海新区政务网   绍兴市政府   绍兴市诸暨市政务网   绍兴市上虞市政务网   绍兴市嵊州市政务网   绍兴市新昌县政务网   绍兴市越城区政务网  
相关部门网站: 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   绍兴市工商业联合会  
本站兄弟商会: 成都绍兴商会  

首页 | 会长致辞 | 绍商风采 | 新闻中心 | 商会概况 | 入会流程 | 人才平台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天津绍兴商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北安桥南侧合生财富广场2号楼 17层 邮编:300010 津ICP备1901041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