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5-06/29/content_143078_2345325.htm
日前,京津冀科技创新领域迎来好消息,在50亿元母基金合作备忘录的背景下,天津中赢海河北辰天开科创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北辰区完成工商注册。作为科技部发起的京津冀地区首只科创母基金,其首期5亿元的规模将精准投向智能科技领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版图上,金融资本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当北辰开发区以科创基金为支点,撬动智能科技产业集群崛起时,毗邻的武清区正以产业基金矩阵为催化剂,推动“基金+产业+生态”的化学反应。
两地虽区位不同,却同样以“资本招商”为笔,写出了推动产业升级的相似逻辑:以政府引导基金为纽带,聚合市场资源、培育创新土壤、激活产业动能。一场以“小基金撬动大产业”的资本实践正在京津冀腹地上演。
北辰基金撬动产业新发展
自2024年11月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与市科技局、海河基金等签署50亿元母基金合作备忘录后,北辰开发区的办公区里常常灯火通明。为了让基金早日落地,最大限度发挥基金作用,合作各方反复推敲合作细节,高效协作,从协议谈判到工商注册,仅用1个月便完成了一系列复杂流程。
京津冀地区首只中银科创母基金在北辰开发区落地,标志着金融“国家队”以资本力量激活区域创新生态的战略布局向纵深推进,为区域创新装上了强劲引擎。
作为我市较早成立的区域基金投资平台,北辰开发区投资平台承担着“以基金促招商、以投资育产业”的使命。成立9年来,这支投资团队凭借专业与执着,设立7只母基金、5只子基金,投资超50个项目,投资规模峰值超200亿元。如今,基金规模68.975亿元,基金累计出资金额约15.5亿元,盈利5.01亿元,纳税超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双赢。
用小基金撬动大产业,在产业基金招商的战场上,一个个项目落地的背后都有动人故事。2018年,广东爱旭科技项目经天津市海河基金引荐进入北辰视野。“当时我们带着政策方案,3次赴广东洽谈。”北辰开发区招商项目负责人李广民说。最终,北辰开发区利用天创海河基金支持5亿元,推动项目一期22亿元投资顺利落地。
2020年,通过创维海河基金投招联动,安徽芯瑞达合资公司落户北辰区。“这里的‘基金+产业’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发展潜力。”芯瑞达项目负责人彭友表示。创维基金9000万元的投资,不仅填补了区域高端显示器产业空白,企业更计划扩大生产,预计产值超3亿元,即将迈入规上企业行列。
专注实体肿瘤TILs细胞疗法的苏州蓝马医疗也在北辰区注册子公司,其首款产品的技术水平比肩世界水平,当前已获临床许可。
“服务好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名片。”这是北辰开发区投资平台投资经理魏超常挂在嘴边的话。投资和服务团队通过走访、对接,已推动15家企业挂牌上市。在助力彼合彼方机器人项目产业化时,投资团队联合河北工业大学专家多次深入车间调试设备。“2025年公司标准化产品形成规模化销售,预计产生数千万元的销售收入,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彼合彼方负责人张明路感激地说。
未来,北辰开发区计划与市海河基金设立区域母基金,聚焦“药谷”“智谷”,还将联合行业龙头、高校下设子基金。这些创新举措,正为北辰区产业升级绘制新蓝图,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生动样本。
武清“基金矩阵”催生产业聚变
在位于京津走廊的武清开发区,一场科技与金融的“化学反应”悄然发生。围绕智能科技、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武清区构建的八大基金矩阵顺利布局,35亿元产业基金如同精准的催化剂,推动一个个创新种子在资本的沃土中破土而出。
走进位于高村数智创新园的智谱华章环渤海总部,2000平方米的研发空间内,算法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最新一代AI(人工智能)大模型。这家由清华大学孵化的国内AI领域领军企业,已获得武清开发区全力打造的产业投资运营平台——天津市优达产投集团的战略投资,目前正推进国家级大模型综合评测项目建设,并在短时间内启动了股份制改造,成为区域内最具上市潜力的科技企业。
当资本活水与创新种子相遇,激荡出的不仅是企业向上的成长曲线,更是一个区域的产业升级密码。
“我们对智谱华章的投资,看中的是其带动全区产业升级、延链补链的乘数效应,以及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赋能价值。”优达产投集团基金业务负责人王开一说,智谱华章带动效应已经显现。今年初,该公司与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签约,双方联手组建“AI+合成生物”产业联合体,共同研发合成生物大模型,目前该联合体已吸引京津冀、长三角等多家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加入。
此外,智谱华章的落户还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了“引进一个龙头、激活一条赛道、带动一片生态”的良性循环,成为武清区“基金+产业+生态”投资逻辑的生动实践。
日前,被喻为高端航空材料领域“隐形冠军”的上海远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武清区,标志着武清区“资本招商”模式再结硕果。作为全国唯一拥有通用电气检测资质的民营企业,远熙科技已成为国产大飞机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与传统的拼税费、拼补贴招商不同,我们更看重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带动效应。”王开一介绍,该项目由优达商信基金领投、海河基金跟投,通过“组团投资”方式成功促成上海远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据悉,企业新建的航空检测基地将于今年四季度动工,建成后将大幅提升京津冀地区航空材料检测能力。
武清区通过“基金+直投”的创新模式,已成功培育出智谱华章、远熙科技等一批具有突破性技术的创新企业。这种以“耐心资本”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做法,正在重构区域产业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航空检测基地等项目的落地,武清区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产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摘自《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