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ad/content/202511/14/content_617181.html
日前,2025年度绍兴市绿色低碳工厂名单正式公示,滨海新区有16家企业跻身其中,入选数量居全市第二位。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累计培育各级绿色低碳工厂(园区)51家。
绿色低碳工厂的创建与行业性质关联不大,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却关联紧密。纵观滨海新区的绿色工厂,可以发现三个共性:一是企业具有强烈的节能技改意愿,并坚持投入较大成本进行改造;二是行业之卷让企业以科技创新作为内生动力,以数字技术推动节能技术发展与应用;三是绿色工厂能积极拥抱政策红利,在政府构建的政策与服务“生态圈”里,明确目标向“绿”而行。
打造绿色低碳工厂,难度系数不小。一方面,前期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转型积极性,无论是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数字化系统搭建,还是节能技术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而短期内绿色效益很难转化为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存在“绿改”差异,像印染化工行业侧重水耗、能耗降低,光通信行业聚焦全链条绿色管控,所以绿色转型需求因行业特性而异,很难统一进行标准化实施。当然,技术瓶颈与人才短缺也是关键问题,导致企业在技术应用、系统运维等方面面临挑战,影响绿色转型进程。面对这样那样的难题,滨海新区企业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在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绿色低碳工厂的发展方向上越走越稳。
创建绿色工厂只是第一步,打造绿色行业才是最终目标。因此,科学提升产业“绿能”、打造绿色全周期产业链是滨海新区的当务之急。政府要持续强化政策护航与资源统筹,优化激励机制,加大绿色补贴力度,探索绿色信贷产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多管齐下支持企业转型。同时,要建立行业绿色标准体系,针对不同行业制定差异化的转型指南,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推动节能技术共享,并通过绿色“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协同转型,形成绿色产业链集群。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育,深化绿色理念宣传,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倾斜,营造“人人参与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产业“绿能”的提升,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路径,从零星绿色工厂的崛起,到多个绿色行业的形成,需要久久为功的坚持与科学系统的谋划。因此,滨海新区要高站位规划绿色工厂的产业蓝图,集聚行业优势,破解转型难题,让绿色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摘自《绍兴日报》 |